鲳鱼

静谧的北门街,与喧嚣的北门菜市场

发布时间:2023/6/21 11:25:49   

我搬到泉州的北部生活已经有将近20年了,但从未到过北门菜市场。说来人都是念旧的,从小生活在龙宫地界,工作在南门,所以最常逛的农贸市场便是龙宫菜市场、东菜与南菜了。

有时候工作一繁忙,逛菜市场的闲情便没了,想吃什么就到超市去买,再懒一点的话,直接盒马生鲜。不逛菜市场,生活便没了很多意趣,尤其是对一名喜欢美食创作的作者来说,本地的菜市场方有想寻找的本土滋味,本土的食材、本土的习俗、本土的语言、本土的人文,都融合在小小的菜市场里。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像昨夜一般早睡了,今日早起,神清气爽,喝一杯铁观音后,背起背包,就来到了北门街。

出家门不远,便是朝天门,朝天门既北门,清乾隆《泉州府志·古迹》称:“朝天门系南唐保大中年间,留从效扩城后方予北门名号。”

从朝天门往南走,有许许多多牌坊、庙堂古迹,一条街安静祥和,现在是早上的7点30分,如果是在往日,此时的街道应该是热闹万分。上班的车铃声,上学孩子们的吵闹声,而晨练后的大妈们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相谈甚欢,店铺人来人往,街道车水马龙。

疫情让人们回归内敛。

北门菜市场就在北门街的中段,虽然街道静谧,可菜市场还是很有烟火气息。

这颗大榕树旁边的房屋,原本不属于菜市场,却也因地制宜,做起了各种民生小生意,门面位置很显眼,生意当然火爆。

围绕着菜市场的大门,是各色的小摊贩,而大门一如所有的泉州农贸市场,有台阶。

拾级而上,两旁是卖干货的,还有熟食,鸡卷、芋丸糕和菜包,都是泉州特色,我曾经写过《闽南芋丸糕,花样变着吃》、《泉州的菜包,非包非团,半粿半糍,滋味独特》,喜欢泉州美食的可翻阅。

北门菜市场规模比较小,一眼就能了然,这是菜摊、那是肉摊、海鲜摊,基本不用看标志,而肉类区就在一进门的最显眼地方,生意并没有菜市场外面的好。

旁边卖菜的大妈倒是悠闲,有给莴苣削皮的,有剥葱的,还有边吃早餐边闲聊的,当真都从容淡定,生意看来也不是一时半会的,能不能赚钱那得靠耐心和坚持。

卖金纸的大妈也挤进了菜市场,她兼卖一些居家服、袖套等,我家婆婆最是喜欢在菜市场买这种衣服,每次买回来就像捡到宝似的,说大商场要多少多少钱,而在这是又便宜又好穿,我从来不反驳她,随她老人家喜欢。

与肉类区的生意稀稀拉拉成反比的是海鲜区,海鲜种类齐全,烟火味十足。

先来看这一长排都有什么鱼,竹笼里的是蒸好的巴浪鱼,旁边泡沫箱里码得整整齐齐的是黄瓜鱼,而面前这一溜,黄翅、竹鯃、牛尾鱼、龙利鱼、红杉鱼、肉鲳等等。

图中这不是鱿鱼,也不是墨鱼,知道是什么吗?卖个关子,下回专门做一道这菜,敬请期待哦。

而这是红郭鱼,最近特别多,深海鱼。泉州人所谓的郭鱼,就是石斑啦。

这位姐姐很警戒,看到我,马上整理好口罩,并提醒旁边的姐姐也要戴好口罩,她是把我这拍照的当成了市场管理人员了。

而这大姐正忙着生意,一转身看到我,急忙解释:马上戴好哦。我偷笑,权且就当自己是检查人员,说:疫情还没过去,一定要戴好口罩,对人对己都好。

大姐的摊上有牛尾鱼,此鱼长得就像一条长长的牛尾,炖汤,汤头奶白,甚是好喝。

这是鲨鱼肉,被蟳蜅阿姨剥得干干净净,瞧这肉色,非常新鲜,抓上地瓜粉,做成羹汤非常美味。

斗鲳,中华鲳,不是所有的鲳鱼都可以称为中华鲳的,唯有斗鲳,才是鲳鱼中的王者,才能号称“中华”。别看这尾斗鲳有点脱鳞,斗鲳就这样,今天的斗鲳超级鲜,这个头,一斤80元,贵与不贵?

而春季吃螃蟹,青蟹、梭子蟹都不是当季的美味,最应景的就属石蟹,饱满紧实,鲜甜肉嫩。今天,小只的一斤25元,大一点的40元。

蟳蜅阿姨不但头饰漂亮,服饰是不是也很美?生意更是红红火火。

石蟹、青蟹、八爪鱼、鱿鱼、青娥、海蛎、海蜇等等,看这大鲍鱼,该是几头的?一斤45元,是不是便宜?

满满当当当买了一大堆的海鲜,泉州人厨房里的烟火都被海鲜给占据了。

走出菜市场,已经早上8点时分,北门街依然安静美丽。

往日喧嚣的北门土地公,门口一张告示,表明疫情还未过去,庙堂依然禁闭。

中山公园,也静静地等待疫情的过去。

威远楼,没有书画展,可任谁都知道,它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来到钟楼,时钟已经指向8点5分,我已然迟到。

走过钟楼,已经出了北门街,我带着一大堆菜奔向单位……

“草草啖盐说蜜”,谈三餐美食,讲四方风情,看似草草,却是人间百味。喜欢请点赞鼓励,觉得有价值就转发、收藏。而无论喜欢与否都在评论区说两句,我会更努力。原创不易,拒绝不良自媒体盗文盗图,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1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