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赞美吃货的专属诗,你要不爱吃鱼真是可惜了!《鱼丽》首小诗可是一道美味至极的大宴啊!吃鱼,是贵族的象征。这个诗说的就是周朝贵族的宴会,鱼之鲜,酒之醇,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宴请拿不出的。战国时期,孟尝君的门客冯谖最初不受器重,在孟尝君家里用剑当打击乐器,高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就是要挟孟尝君,哥儿们要吃鱼,你快喂我鱼吃,不要我就不跟你玩了!我要不跟你玩了,以后看谁给你出谋划策收买人心。冯谖吃的鱼不知道是什么品种,总之能食有鱼,行有车,就踏足贵族的行列了。《鱼丽》分了2部分,上半部分主要写了鱼宴的高规格高档次。下半部分则是赞美年丰物阜。《诗经·小雅·鱼丽》鱼丽(lí)于罶(liǔ),鲿(cháng)鲨。君子有酒,旨且多。鱼丽于罶,鲂(fáng)鳢(lǐ)。君子有酒,多且旨。鱼丽于罶,鰋(yǎn)鲤。君子有酒,旨且有。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其有矣,维其时矣!先说下“鱼丽于罶”。丽(lí),是个动词。同罹,意谓遭遇。就是鱼困在鱼篓里上蹿下跳不得而出的状态。罶(liǔ),是一种鱼篓,又称笱,用竹子编成,有绳子缠绕,鱼进去了就出不来。也有指渠中的鱼梁,可以漏水而下,而把鱼拦住的设施。战国时期还有一种作战用的“鱼丽之阵”,在《司马法》的叙述里说:车战以二十五乘为一编。车在前,伍次之,五人为伍。这个就是鱼丽阵法。这样的编队如鱼队,用步兵弥补战车的缺漏,故名鱼丽之阵。这也是先秦战争史上,最早在具体战役中使用的阵法。诗的前三段反复吟唱“鱼丽于罶”,就是在向嘉宾们宣扬:来啊,瞧一瞧看一看啦,这篓里的鱼可是活奔乱跳的啊,做出来的美食那是鲜的没边儿了!包您吃一口想两口,吃两口想四口……接下来呢?三段列举了6种鱼,都是我们今天常吃的美味。可见我们民族“民以食为天”的优良传统。都是哪6种呢?您看:1.鲿(cháng)就是黄颊鱼,也是黄颡鱼的别名。此鱼俗称黄牙头、黄刺鱼、黄骨鱼,以肉质细嫩无软刺而著称。虽然鱼骨头多,但肉质细嫩,红烧起来十分美味!2.鲨不是鲨鱼,而是一种吹沙小鱼,具体不清楚,但很可能是今天的泥鳅。泥鳅虽然滑不溜秋,但是泥鳅炖豆腐是真好吃。小时候还听过一个不靠谱的说法,说是把豆腐放入汤中烧,然后倒入活泥鳅,汤烫豆腐凉,泥鳅会自己钻进豆腐里去,这样做出来的豆腐更鲜美。真假不去说它,这没有去除内脏首先就不卫生,听听就好。3.鲂(fáng)鳊鱼,鳞细小而美味。我小时候老分不清鳊鱼和鲳鱼,反正都是扁扁的鱼,都刺少。可能还是红烧的比较多。4.鳢(lǐ)俗称黑鱼。这种鱼生性凶猛,常能吃掉池塘里的其他鱼类,但它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它肉质细嫩,口味鲜美,营养价值颇高。一般炖着吃比较好,据说病后、产后以及手术后食用,有生肌补血、加速愈合伤口的作用。《毛传》上还说:“鳢,鲩(huan)也。”就是草鱼。草鱼虽然草腥味比较重,但是酱汁烹调好了就很好吃的。5.鰋(yǎn)俗称鲶鱼,体滑无鳞。老、幼。产后妇女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为适用;适宜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乳汁不足、小便不利、水气浮肿者。6.鲤鲤鱼应该是餐桌上最常见的鱼了。一般以糖醋鲤鱼最为著名。苏菜里还有一道名菜“松鼠鱼”,因形似松鼠而得名,通常也以鲤鱼为原料。酥香爽口,从形态到口腹之欲都可以满足吃货们的要求。回头来说说诗,诗人从鱼和酒两方面着笔,虽然写鱼品种繁多,但写酒就比较概括,只用了3个字:“旨、多、有”。周代,我国已进入农业社会,酿酒主要依靠粮食。“酒”象征的是丰收的年份,丰年酿酒,也是先民的习惯。在食用的五谷丰产之后,人们才会用多余的粮食酿酒。旨,是美味的意思。既美味又有很多库存,这简简单单的3个字,已经说尽了物资的丰沛和酿酒工艺的精美。然后,诗的下半部分3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好吃好喝的数不胜数”,《毛诗序》总结的话是:“美万物盛多”!至此,诗的意思说完了,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比较独特的地方:《小雅·鱼丽》作为一首乐歌,具体唱法现在已不知其详,也无从考证。我们来看它前三章章法相同的重叠句式,并且采用四、二、四、三的参差句式,唱法上就有反覆的节奏,加上参差不齐的错落音乐,总让我想起白居易的名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描述。“鱼丽于罶”四字音相近,有点绕口令的意味,我们可以说“大鱼小鱼落于罶”,就算不是演唱,只是快速地念,也有一种hiphop(嘻哈)的感觉。说完诗,我已经筹谋着去吃一顿全鱼宴了,有兴趣一起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