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鲳鱼 >> 鲳鱼的天敌 >> 青岛禁渔期结束,去码头买海鲜防被坑,
9月是丰收的季节。对于青岛人来说,最大的好消息莫过于“开海”,封禁4个月的大海,人们都在期盼着渔民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作为一名外乡人,我最爱去逛码头,因为那里不仅有美味海货食材,还可以认识很多“不知名”的大虾、娃娃鱼。
但去码头上买海鲜,我就吃过好几次亏。当地商贩很多“看人要价”,通过衣着打扮、口音,卖东西价格也不一样。记得一次购买海捕大虾,前面大娘买的时候65一斤,而我这小年轻的去买,价格立刻上涨了10块,好在我提前打听了价格,商贩最后只能乖乖我按原来价格卖给了我。
现在商贩都很精明,往往我们看到的鱼虾块头都很大,但买回家后,感觉小了一圈还多,这是为啥呢?主要是商贩“以死充活”的卖东西,他们大多把虾、蟹堆在一起,表面上看个头又打又新鲜,特别是购买蛎虾的时候,这个套路用的最多。还有就是很多商贩会把死蟹和活蟹混合搭配卖,并美上其名“刚捞上岸,还没来得及分类挑拣”给人一种错觉,感觉这新鲜很新鲜买的值;其实你不知道死蟹和死虾一般搁在中间地下,购买时商贩一般会一铲到底,铲得很深,这样就能将不好卖的海货一块都卖出去了。所以有经验的大妈、大叔,在购买时,都会盛开袋子看看货,不好的话直接甩手不要。现在很多水产店里都用了环保可降解的塑料袋,但在码头上我们看到,一些商家还是使用厚实的黑皮塑料袋,商家一般会给你解释:为了避免蟹子钳子把袋子划破,把你衣服弄脏了,其实商家有自已的小算盘,黑色袋子一般看不到里面的东西,一些商贩做一锤子买卖,稍有不慎就把你买的海货偷梁换柱,以次充好,如果接过袋子就走没有仔细看的话,回家发现后,90%的人再找回来人家是肯定不会承认的。
在码头上买海鲜,最好自已带个秤或者拉个泡沫保温箱因为你买的海货多,商贩会“免费”加冰块或者送泡沫保温箱,这些都是有成本投入的,你知道为啥吗?一般贝类的海鲜,它们都泡在水里,这样捞出来再卖特别压秤,因为水没滤干就过称,而带入的这部分水,重量也是不容小觑的,特别是大虾、蟹子,这些价格都在40~50一斤的海货上面,所以大家购买时,记得让商贩控控水再秤。
当然,这些“套路”在过去是有,随着市场管理越来越规范,不法商贩也是越来越少。如今开海了,新鲜海货已经上岸,大家如果“看热闹”顺便尝尝鲜,不妨去走走逛一逛,顺便了解下当地风俗人情,肯定会有很多意外收获。吃海鲜来青岛,新鲜鼓眼鱼青岛人的最爱,相比鲳鱼、鲅鱼它卖得最贵,但鱼肉鲜嫩,口感好,煎炸后香喷喷让人特有食欲,第一次吃就深深被其吸引住,誓言一定要娶个“青岛大嫚”,如今我这个外乡人正在朝这个目标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