鲳鱼

橙柿阅读桃花鲻鱼,清明马鲛,芒种虾皮,夏

发布时间:2024/8/10 12:52:24   

东海的每一口鲜甜,都跟江河、大地有关。每一条鱼的背后,都有山川风物、人文地理。讲美食,其实讲的是人与自然、食物与土地、游子与故乡之间的关系。

看封面,就知道这是本很有味道的书,二十四时,三十六味,桃花鲻鱼,清明马鲛,芒种虾皮,夏至鳎鱼,大暑鲈鱼,秋风白蟹……随着时节而来的,是东海扑面而来的鲜味。人间烟火中,满是让人垂涎的大海滋味。

王寒出生于西子湖畔,成长于东海边。她说,我的故乡在东海。

在遥远的古代,华夏以东的海域,皆称东海,浩浩汤汤,横无涯际。现今地理学上的东海,是长江口以南、台湾海峡以北的海域,濒临沪、浙、闽、台四省,这一带,有中国最多的岛屿,最鲜的海味。王寒说,来自东海的每一口鲜甜,都跟江河、大地、海洋有关。大陆流入东海的江河,长度超过百公里的河流,有四十多条,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是注入东海的主要江河,它们日夜奔流,在穿越千山万水的同时,也将陆地和大山的泥土带入大海。海洋中的大部分微量元素就来自这里,这是鱼儿最主要的养料,也是东海海鲜鲜美的源头。

她在《东海寻鲜》中告诉我们,影响海鲜品质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季节和海域。

这一年,她在东海寻鲜。

从钱塘口岸出发,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南。从杭州湾到象山湾、三门湾、台州湾,直到乐清湾。她说,每一种海鲜,都有生命中的高光时刻,有的是清明前味道最佳,如马鲛,有桃花鲻鱼,有时是芒种是最鲜甜,如芒种炊皮,西风烈时,鳗肥蟹壮。她说东海岸的人有一肚子的吃海经,什么季节吃什么,什么海鲜吃什么部位,搞得煞灵清,乡谚道:黄鱼吃嘴巴,鳓鱼吃尾巴,鲳鱼吃下巴,带鱼吃肚皮,米鱼吃脑髓。

吃哪里有讲究,与谁搭着吃也有道法,乡谚道,“脚箩配扁担,相公配小旦”,意谓般配。在王寒的老家,海鲜也有各种配法,比如萝卜丝配带鱼,梅干菜配河鳗,雪菜配黄鱼,菜瘪配黄呼。黄呼就是赤魟,浙地俗称黄鲼鱼。

王寒写春季虮咕的鲜嫩,“刚打捞上来的虮蛄,体表呈现幼嫩的粉色,吹弹得破的样子,身上的纹理,如大理石般美丽,眼睛有透明眼膜。它跟小白虾一样,从海里捞上来后,蘸点酱油,可直接开吃。鲜嫩鲜甜,弹牙脆爽,咬一口,“噗吃”一声,有时还会爆出汁水来。大海的鲜美,全在这“噗吃”声中。”

她写三月的斧头鱼,“斧头鱼粉面含春,一身桃花色,眼睛黑亮有神,额头方形,背部微微凸起,侧面看上去,像程咬金的三板斧,线条又如马鬃,有三分妖气,三分媚气,外加三分霸气。”

她说,鳓鱼是个刺头儿。立夏时节,芭蕉绿,樱桃红,梅子青,鳓鱼一身银装,闪亮登场,家乡有“三鲳四鳓”的说法,意思是,农历三月的鲳鱼最为肥美,到了四月,该来尝尝鳓鱼的美味。不同季节的鳓鱼,各有各味。古人把九十月菊黄桂香时的鳓鱼,称为“秋不归”,寒冬腊月的鳓鱼,称为“雪映鱼”。秋不归,雪映鱼,听上去如宋词的词牌名。

在海鲜一族中,鮟鱇鱼中留下吃软饭的坏名声,她调侃道,吃软饭的鮟鱇鱼毕竟是少数,鮟鱇鱼大家族有四百多个成员,只有角鮟鱇亚目的少数种类,才会吃“软饭”。咱们东海的黄鮟鱇和黑鮟鱇就很有骨气,从不吃软饭,雌雄个头差不多大小,在爱情上也处于平等地位。

王寒风趣地写道,黄呼鱼是海洋遗老,资格很老,有三亿多年。在我们这里,没有人满怀敬意地叫它一声魟老,都随口叫成黄呼鱼、呼鱼,好像在外混得风生水起的某局长某处长,回到家乡,老乡们叫他狗蛋、土根。家乡俚语,“黄呼黄咿咿,青呼青叽叽”,呼鱼这名字,好像是一条呼之即来挥之则去的鱼。

她在书中写道,在东海,有经验的渔人常能听声辨鱼。大黄鱼到了爱情季,发出咕咕的求偶声,爱情炽热而急切,而鳓鱼的声音,如初拉二胡时的吱扭声。老渔民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海上,鳓鱼常与大黄鱼结伴而行,里层是金灿灿的大黄鱼,外层是银闪闪的大鳓鱼,一网打上来,金满舱,银满舱。鳓鱼汛来时,大海上银光闪闪,如白浪奔涌,蔚为壮观。东海渔民称鳓鱼为“银将军”。

她感叹,从前,东海大小黄鱼带鱼墨鱼鳓鱼的潮汛轮番来,野生黄鱼也只有白菜价,《台州水产志》记载了年温岭城关的海鲜零售价,7两以上的野生大黄鱼,0.29元一斤!小黄鱼,0.25元一斤!墨鱼,0.17元一斤!5两以上的大鲳鱼,0.32元一斤!2斤以下的鳗鱼,0.30元一斤!8两以上的鳓鱼,0.32元一斤!那时斧头鱼、剥皮鱼、鮟鱇鱼身份卑微,根本上不了大台面。家乡人常拿它来沤肥,把它放在石板坑里,在大太阳底下暴晒,晒成烂泥状的肥料,臭不可闻,引得成群苍蝇嗡嗡打转。沤的肥,农家用来肥田。把鱼肥埋在橘树柚树下,霜降时,满树黄金果。用来肥地,结出的瓜果又大又甜。这十年间,剥皮鱼、鮟鱇鱼、斧头鱼修炼成精,从非主流到主流,从低端到高端,从便宜到昂贵,从原本的几元一斤,到现在的六七十元一斤,混得风生水起,让人不免生出“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感叹。

作为浙江地域风物的代表性作家,王寒的作品立足江南,她的作品有浓浓的烟火味,字里行间,俚语、奇闻、人情、美食、草木、节令、家常、民俗,民谚、史料、掌故,信手拈来,如一幅充满浙东风味的风物图。

她写美食,又不止于美食,她说,风物人心皆故乡。美食的背后是地理和风物,民俗和风情。

在书中,俚语民谚张口就来,显出浓郁的浙东风味,“鳓鱼多刺,矮人多智。‘”海蜇水多,阎王鬼多“”亏账平头毛,不抵海水一夜潮“,”一界服一界,泥螺服沙蟹“’”棺材头蟹拜潮水——准时“”东鲎晴,西鲎雨“

她感叹古人天马想空的想像力,“在古人的眼里,寒露时的鸟雀会变成蛤,北海的大鱼会变成大鹏鸟,能够翱翔万里逍遥游,蝙蝠能变成蚶,鱼能化成龙,水泡也会变成水母。”

她说,每一条鱼的背后,都有山川风物、人文地理。不止于此。“千百年来,鱼类与人类,有着无数的情感羁绊:鲥鱼的鳞片成了佳人额上的花钿;东海的鲛鱼皮装饰了英雄豪杰的刀鞘;龙虾的空壳化身为华美的明灯;鹦鹉螺成为华美的酒杯;流螺成为唐宋宫廷幽幽的暗香;海月的贝壳成为明亮的窗户;黄呼鱼是海底刺客;钢盔一般的鲎鱼,软肋是蚊子;棺材头蟹见潮水就拜、角鮟鱇是天生的软饭男……”

《东海寻鲜》是王寒“故乡有味道”系列的第三本,延续了前两本《无鲜勿落饭》《江南小吃记》的风格,鲜活生动,活色生香。目前,王寒正在创作“有味道”的第四本。

这部《东海寻鲜》究竟有多“鲜”,跟着橙柿,一起来抢鲜读一读。

王寒,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西湖边出生,东海畔长大。爱山川风物,爱人间烟火。现居杭州。出版《浙江有意思》《大地的耳语——江南二十四节气》《江南草木记》《无鲜勿落饭》《江南小吃记》等著作二十余部,多次入选各大好书榜。散文作品入选多种年度选本,并被应用于中考、联考语文试题。策划出版了“有意思”“有味道”等书系。

精彩书摘

《味道的味,味道的道》

新东方董宇辉直播卖樱桃时,他说“树上的樱桃望过去就像漫天星河”;卖火腿时,他说“是风的味道,是盐的味道,是大自然的魔法和时光腌制而成”;卖牛排时,他说“美好就如山泉、就如明月,就如穿过峡谷的风,就如仲夏夜的梦”。

我很好奇,如果让他卖海鲜,他该如何用诗一般的语言来形容大小黄鱼、章鱼墨鱼、虾兵蟹将?如何把海鲜说得优雅而有文化?

故乡在东海。

在遥远的古代,华夏以东的海域,皆称东海,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现今地理学上的东海,是长江口以南、台湾海峡以北的东海寻鲜海域,濒临沪及浙、闽、台三省,这一带,有中国最多的岛屿,最鲜的海味。

大陆流入东海的江河,长度超过百千米的河流,有四十多条,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是注入东海的主要江河,它们日夜奔流,在穿越千山万水的同时,也将陆地和大山的泥土带入大海。海洋中的大部分微量元素就来自这里,这是鱼儿最主要的养料,也是东海海鲜鲜美的源头。

我知道,来自东海的每一口鲜甜,都跟江河、大地、海洋有关。

这是味道的道。

形容江南的词语很多,少年时,我喜欢杏花春雨、杂花生树的华丽美好,人到中年,则喜欢鱼米之乡、饭稻羹鱼的质朴天然,因为它蕴含着鱼肥虾壮稻花香的富足。

二十四时,三十六味。桃花鲻鱼、清明马鲛、芒种虾皮、夏至鳎鱼、大暑鲈白、秋风蟹紫、西风鳗肥……

人间烟火中,是让人垂涎的大海滋味。

这一年,我在东海寻鲜。从钱塘口岸出发,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南。从杭州湾到象山湾、三门湾、台州湾,直到乐清湾。八月的第一天,我与《海鲜英雄》摄制组一起,站在开往东海的渔船上,等待着午时开渔的号令。正午的阳光灼热而猛烈。船头犁起的浪花如无数跳跃的鱼儿。

开渔令下,汽笛鸣叫,千帆竞发,鲜美滚滚而来。两三个时辰后,来自东海的头网海鲜就出现在水产品交易市场中,鱼鳃鲜红,眼睛黑亮有神,身子鲜亮紧致,水潺白胖透明,沙蒜圆滚壮硕,带鱼如利剑般闪耀着光芒。开渔是舌尖的狂欢。

没有追过鲜的人,一定不会知道,透骨新鲜的海鲜,是没有腥味的。

每一条鱼的背后,都有山川风物、人文地理。

江河浩荡,终将注入大海,但江河与大海,并非泾渭分明。有些鱼类,生活在大海,产卵于江河入海口,产卵之后,有的重回大海怀抱,有的则定居于江湖。

在古人眼里,寒露时的鸟雀会变成蛤,北海的大鱼会变成大鹏鸟,能够翱翔万里逍遥游,蝙蝠能变成蚶,鱼能化成龙,水泡也会变成水母。

海洋与天空的距离,并不遥远。

不止于此。千百年来,鱼类与人类,有着无数的情感羁绊:鲥鱼的鳞片成了佳人额上的花钿;东海的鲛鱼皮装饰了英雄豪杰的刀鞘;龙虾的空壳化身为美轮美奂的明灯;鹦鹉螺成为华美的酒杯;流螺成为唐宋宫廷幽幽的暗香;海月的贝壳成为明亮的窗户;黄呼鱼是海底刺客;钢盔一般的鲎,最怕的是蚊子;棺材头蟹见潮水就拜,角是天生的软饭男……

美味背后是传奇。

大海有恩。

大海博大深邃,为我们提供万千海错。千百年来,人类依赖和敬畏着大海,周朝天子祭川,先祭祀黄河,再祭祀四海。东海渔民开渔,要虔诚祭海谢洋,以祈求鱼虾满仓,家人安康。

生活在东海边的人,血液基因里自带“鲜”的记忆,周岁开荤的黄鱼鲳鱼、结婚宴席的黄鱼龙虾、朋友聚会的把酒持螯、除夕团聚的年年有鱼……一箪食一瓢羹里,有鲜活鲜美。懂吃爱吃的人,总能活得热气腾腾。

新荣记创始人张勇说,美食让人生更美好。

陈晓卿说,我们想用食物给大家描绘一个美味的故乡。

沈宏非说,讲美食,讲的其实就是人、食物与土地之间的关系。

我写《无鲜勿落饭》,写《江南小吃记》,写《东海寻鲜》,也是想告诉大家:人间有味,是味道的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2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