鲳鱼

1961年,宋庆龄寓所发生血案,此后保姆

发布时间:2022/9/12 19:03:20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m.39.net/pf/a_4620139.html

前言

年元旦,宋庆龄是在北京度过的。

当时,她正忙于筹备《中国建设》创刊十周年的招待会和展览会。

《中国建设》创刊于年1月,是宋庆龄在周总理的建议下着手创办的,后来改为《今日中国》

筹备工作还算顺利,但是,宋庆龄始终有点心神不定的感觉。

往上海寓所打电话和管理人员互致新年问候的时候,她特意询问管理员周和康:家里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儿?是不是一切正常?

周和康却表示家中一切都好,还让宋庆龄在北京安心工作。

元旦过后没几天,招待会和展览会圆满结束,宋庆龄终于可以休息了,然而,她心中的不安情绪仍然在一天天增长。

宋庆龄再三询问自己的警卫秘书隋学芳,问他是不是有事儿瞒着自己,隋学芳见无法再隐瞒下去,只好将前些日子发生的事儿一五一十地向宋庆龄做了汇报。

原来,在上海寓所里,陪伴宋庆龄多年的保姆李燕娥竟然差点被人砍死!

宋庆龄与保姆李燕娥(右)在上海寓所饲养了两只大白鹅

对李燕娥下毒手的人名叫何元光,是宋庆龄家里的厨师,他和李燕娥一样,都已经在宋家工作了几十年。

两人既是相识多年的同事,又是广东老乡,所以平日里交往比较多。

在宋家,每天一大早,管理员周和康就会前往供应站,采购一天所需的米和菜,买回来之后,直接交给厨师何元光,何元光验收合格后,放入冰箱中。

这是每天的例行事务。

但是,时间长了,周和康敏锐地察觉到,这些食物的分量不对劲。

他每天采购回来的食物,不管是荤还是素,端上桌后,都会少一些。

当时,国家正处于严重自然灾害期间,食物是相当宝贵的。

起初,周和康以为是食品供应站出了差错,所以,将食物买回来之后,他特意用秤称了称,发现半两不差,不是供应站的问题。

可是,等饭菜被端上桌后,周和康发现,这分量还是不对。

渐渐地,其他人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大家纷纷喊着吃不饱、没吃好。

不是周和康贪污、也不是供应站出差错,那就是厨师有问题了。

这一天,周和康悄悄找到李燕娥,将自己心中的猜测告诉了她。

其实,李燕娥也早就对饭菜分量减少的事儿起了疑心,听到周和康的汇报后,她稍加思索,同意试探一番。

年8月31日这天,周和康买了2条鲳鱼回来,交给何元光处理。

当天上午,何元光借口有事儿外出,趁他不在,周和康、李燕娥和一个警卫员一起进入厨房。

李燕娥他们打开冰箱,拿出已经洗干净、切成段的鲳鱼块,开始在案板上拼凑起来。

然而,不管怎么拼,始终拼凑不成两条完整的鲳鱼。

而且,这两条鲳鱼中都少了中间最好的一段。

很明显,缺少的一部分鱼块已经被何元光偷偷拿走了。

这件事过去没多久,周和康又采购了一块两斤重的猪肝,交给何元光。

结果,这一天,何元光又请假外出。

周和康与李燕娥等人取出猪肝一称,竟然少了6两!

何元光回来后,周和康问他:“为什么猪肝分量少了?”

何元光辩驳道:“猪肝放进冰箱一冻,本来就是会缩水的嘛,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虽然何元光极力否认,但是,李燕娥与周和康心里很清楚,嫌疑最大的就是他。

早在解放前,有一次,李燕娥陪伴宋庆龄出远门,把留在家中照看房子的工作交给了何元光。

谁知,何元光竟然趁宋庆龄和李燕娥不在家,偷偷将小楼的底楼租了出去赚房租。

宋庆龄大度,得知这件事后,只是将何元光批评教育了一顿,并没有赶他出去。

李燕娥知道何元光是个爱贪小便宜的人,偷食材、食物这种事儿,他绝对做得出来。

可是,光怀疑是不行的,必须得拿出证据当面和他对质。

第二天,周和康又去买了2斤的猪肝,交给何元光验收后,他专门把猪肝放在一只盖碗里,外面用绳子扎牢封好。

过了一夜后,周和康到厨房,当着何元光和众人的面,把猪肝拿出来称重,结果仍是2斤。

也就是说,根本就不存在猪肝放进冰箱会缩水这种事,何元光就是在骗人!

这下,何元光再也无法抵赖了。

周和康立即将这件事汇报给了宋庆龄的警卫秘书隋学芳,何元光承认自己偷了猪肝和鱼块,还承认自己曾经贪污过60余斤的粮票。

因此,他理所应当地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正是因为被揭发,何元光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终于有一天,何元光的仇恨像火山一样喷发,引发了一桩被视为国家一级机密,直到多年后才公开的血案!

厨房血案

年11月25日早晨7点,周和康正在小厨房前面的走廊上打扫卫生,突然听到李燕娥发出了一声惨叫。

他回头往厨房里看了一眼,只见何元光正在里面。

周和康的第一反应是李燕娥不在厨房,可能在餐厅。

于是,他迅速奔进餐厅,边跑边喊“李同志”,可到了餐厅,却发现李燕娥并不在那里。

周和康瞬间警醒起来,他心知不妙,赶紧转身往厨房跑去。

“老何你在干什么?”

周和康冲着厨房里的何元光大声质问,可对方理都不理,还把厨房的门给关上了。

周和康立即推开门,谁知,他刚往里面走了一步,突然眼前一花,一根铁棒直冲他的脑袋打来。

原来,何元光正隐藏在楼梯旁边的门后,准备趁周和康追过来的时候袭击他。

好在周和康反应快,立即伸出手挡住头,这才没被击中要害,不过,也被打得满脸是血。

眼瞅着何元光又挥起了铁棒,周和康赶紧冲上去,和何元光争夺起来。

周和康毕竟年轻,力气也大,何元光一看自己占不了上风,连忙逃进厨房,还将门反锁上。

周和康拼命推、踹,可是何元光顶在门后,周和康怎么都打不开门。

他心急如焚,一边继续推门,一边大声喊叫,吸引寓所里其他人的注意力。

很快,大门口传达室的警卫张建俊、绿化工王宝兴听到声响,纷纷赶了过来。

他们三人透过餐厅的窗口向何元光喊话,要求他赶紧出来。

但是,何元光站在厨房里,说什么都不肯出去,他还恶狠狠地撂下狠话:“你们谁敢进来,我就杀死谁!”

李燕娥生死未卜,周和康他们不敢再耽搁下去,大伙齐心协力,硬是踹开房门,硬闯了进去。

只见何元光手中紧握一把菜刀,目露凶光,表情狰狞,最先冲进厨房的张建俊二话不说,立即掏出手枪,朝何元光的右手臂上开了一枪,没等对方反应过来,他已经上前夺下了菜刀。

接下来,三人合力制服何元光,将他拖到传达室严加看管。

此时,李燕娥已经浑身是血,奄奄一息。

众人赶紧叫来救护车,医院进行抢救。

好在抢救及时,而且何元光慌乱之下是用刀背袭击的,所以李燕娥的性命最终还是保住了。

不过,她的脑袋上被何元光砍出了几条又长又深的刀伤,医生为她缝了十几针,医院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

(顺带一提,那个对李燕娥下毒手的厨师何元光,很快便被判刑,直到年才获释。)

大家不想让正在北京忙于工作的宋庆龄担心,所以并没有将这天发生的事儿告诉她。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圣诞节前夕。

往年,每到这个时候,宋庆龄就会从家中取贺年卡,分寄给国内外的亲友,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临近圣诞节,宋庆龄打电话回来,让李燕娥寄取贺年卡。

这些事儿只有李燕娥知道怎么做,而且,宋庆龄居住的二楼向来是不许旁人进入的,所以周和医院接到家中,取出贺年卡之后,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原本大家还想继续瞒着宋庆龄,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

宋庆龄和李燕娥之间有个约定:每周都要互通信息。

多年来,两人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

可是,这一次,宋庆龄已经很久没有收到李燕娥的信了。

在宋庆龄的再三追问下,警卫秘书隋学芳知道没法再瞒下去,只好将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讲给她听。

宋庆龄一听自己不在的时候家里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儿,顿时心急如焚,她实在放心不下李燕娥的伤势,当即决定返回上海。

此时,医院回到家中。

当宋庆龄急急忙忙地赶到家里,一眼看见正站在大楼梯口迎接自己、头上还缠着白纱布的李燕娥时,她心疼不已,一边上前紧紧拉住李燕娥的手,一边轻轻抚摸伤口,眼泪不停地往下掉。

也正是从这一天起,在宋家,有些东西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李燕娥与周和康

“李妈”变“李姐”

很多人认为宋庆龄一直管李燕娥叫“李姐”,其实并不是这样。

李燕娥出生于年,比宋庆龄小十多岁,她从小父母双亡,是做船工的叔父将她抚养长大。

李燕娥16岁时,在叔父的安排下,嫁给了一个不务正业的混子。

婚后不久,李燕娥因无法忍受丈夫的虐待,离家出走,投奔远在上海的同乡谭妈。

谭妈曾经在宋庆龄家里当过保姆,便将李燕娥介绍给了宋庆龄。

宋庆龄听说李燕娥的苦难身世和不幸的婚姻遭遇后,连连叹息,十分同情,立即决定让李燕娥留下。

老上海人称呼保姆,习惯在姓氏后面加一个“妈”字,姓王的就叫王妈,姓李的则叫李妈。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宋庆龄对李燕娥的称呼都是“李妈”。

而“李妈”改为“李姐”,正是在“厨房血案”之后。

虽然经过抢救脱险,可是李燕娥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她经常头昏目眩,日常生活无法完全自理,医院继续为她治疗,一边请人来陪伴照顾她。

那天吃饭的时候,宋庆龄来到小餐室,特地把朝南的一张椅子推开,然后拉过站在一边的李燕娥,让她坐下来和自己一起吃饭。

李燕娥连声拒绝,她知道朝南的是主座,这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宋庆龄坐在那里,自己只是个仆人,怎么能坐在主座呢?

宋庆龄不依:

“李姐,别这么说,侬陪伴我几十年了......我们早就像亲姐妹一般,你坐我坐还不是一个样?”

李燕娥一听这话,当即湿了眼眶。

从那时候开始,宋庆龄便不再称李燕娥为“李妈”,而是改口叫她“李姐”。

在宋庆龄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也曾提及这件事:“我们不再叫她李妈,因为她的地位变了......”

这就是宋庆龄改口管李燕娥叫“李姐”的来龙去脉。

李燕娥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宋庆龄,宋庆龄也处处为李燕娥着想。

她在北京的时候,经常会往上海寓所的工作人员送一些小礼品,每次,她都会专门准备一些火腿、广东腊肠等带给李燕娥。因为,这些都是李燕娥家乡的食物。

宋庆龄甚至仔细考虑过自己百年之后,李燕娥的生活和住处问题。

她曾告诉李燕娥,如果自己先走一步,李燕娥不方便继续住上海寓所的话,到时候,就让李燕娥去陕西北路号去住,那里是宋庆龄父母在上海的住宅,煤气、卫生设备都很齐全,采光也好,再舒服不过了。

遗憾的是,年,李燕娥患上了子宫膜癌。尽管宋庆龄特地派人把她从上海接到北京,并且请来最好的医生为她诊治,但是李燕娥已经是癌症晚期,她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

那段日子,宋庆龄感到了从未体会过的悲伤和无助,她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伴李燕娥、督促病人吃点有营养的食物。

李燕娥吃不惯北方饭,宋庆龄便安医院给她送饭菜和水果。

年1月底,走到生命终点的李燕娥,已经连呻吟的力气都没有了。

弥留之际,她紧紧依偎在宋庆龄的身边,两人四目相视,都颤抖着。

忽然,李燕娥用尽全身力气,伸出手臂,抱住宋庆龄的脑袋,嚎啕大哭:“夫人,我去了以后,谁来照顾你?我最放心不下的只有您呀!我最放心不下的只有您呀......”

宋庆龄悲痛欲绝,任由老泪纵横。

李燕娥逝世后,宋庆龄让人将她的骨灰拿回家中,她将脸紧紧地贴在骨灰盒上,不住地亲吻,泪水止不住地流淌。

李燕娥最终被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宋氏墓地,就在宋庆龄父母合葬墓的西侧。

就在李燕娥去世多天后,宋庆龄也紧随她的脚步,离开了人世。

按照宋庆龄的生前嘱咐,她被葬在父母的东侧,墓的式样、质地、规格和李燕娥完全一样。

一个是地位崇高的国家领导人,一个是船工家庭出身的保姆,可是在宋庆龄眼里,两人的位置是同等的,只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

不把人划为三六九等、尊重不同职业的劳动人民,宋庆龄和其他先辈们,为后人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参考文献:

[1]周和康.宋庆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5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