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鲳鱼 >> 鲳鱼的繁衍 >> 价值300万浙江渔民一网捕获3000斤
1月14日晚上,象山石浦镇东门渔村的两条渔船日常在东海作业时,这段时间收成不太好,船员们百无聊赖地瞎聊天,准备拉起最后一网。
“哦?这网很重,说不定有大家伙!”船员们瞬间来了精神,将网收起后,眼前金灿灿的场景,简直让他们不敢相信:满满一网几乎全都是大黄鱼!偶尔才有零星的几尾鮸鱼、鲳鱼。船老大林海平在浙象渔船上捕了29年鱼,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隔天下午有记者去采访他,他还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那晚,工人们亢奋的按照规格进行分类,发现一共抓了多条大黄鱼,装了整整多箱,基本上都有1斤左右重,甚至有条3斤的!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大黄鱼的价值更贵了,保守估计,这批大黄鱼可以卖到万的价值!这么算的话,大概是按野生大黄鱼的价格来算了。但大黄鱼这么贵,这么稀有,怎么会能一网抓起来这么多?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动物,并说说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大黄鱼虽然名字很简单粗暴,像是俗称,但它还真就叫大黄鱼了,英文名是Largeyellowcroaker。
它们的长相有点平平无奇,不是古天乐的那种。有很多鱼类跟它们都很相似,比如小黄鱼、梅童鱼、鮸鱼、黄姑鱼,还有相对罕见的黄唇鱼和毛鲿鱼。不过大黄鱼的识别特征还算明显,大黄鱼头呈钝尖形,嘴很大,其浅灰色配合金色的体色和薄的尾鳍基部让它们很容易被识别。
它们栖息在沿岸的砂泥底质的中底层水域,时常在河口区徘徊,因为这个区域的食物丰富,比起清澈的水,它们更喜欢混浊水流,这会给予它们安全感。在混浊水里肯定是看不清的,所以它们的交流方式很特别,它们会发出明显的“咯咯”声用来判断同类的位置,甚至进行一些交流。
大黄鱼因为好吃,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重要商品鱼。但也因为太好吃,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年代野生种群就接近崩溃,已严重枯竭。
我国自然不会让商业价值如此高的鱼类消失。
大黄鱼育种计划自年建立人工繁殖后逐渐恢复,迄今为止,99%以上的大黄鱼产自中国,大黄鱼也是中国年产量最高的海水养殖品种。
由于大黄鱼的经济和生物学重要性,科学家已经开发了大量的基因组和遗传资源。自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以来,在大黄鱼体内鉴定出大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基于已识别的SNP标记构建了两个连锁图谱,人工养殖大黄鱼会更加的可控,科学家甚至培养营养成分和体型有所差别的大黄鱼,这将加速大黄鱼的育种和选择。
光是一年,大黄鱼的总产量就达到约18万吨,占海水鱼养殖产量的12%以上!
人工培养是好事,可以增加产量也能保护野生大黄鱼,但人们总觉得野生才是好的,所以野生大黄鱼的价格才会如此病态的恐怖,一斤野生大黄鱼可以达到元以上,根据体型和季节的不同,价格还可能呈几何倍数上升。
这批真的是野生的吗?光是野生大黄鱼的寿命就很长了,能达到30年,以此就能知道它们的生长其实很缓慢,年龄的组成也很复杂,往往一网下去,一年生的到十年生的都有。因为年龄跨度很大,管理难度较大,不好定休渔的时期,所以即使经常性的休渔,都仍未见有恢复迹象。
尤其是因为其恐怖的价格,许多渔民根本不管休不休渔,对大黄鱼进行捕捉。每次有超过5斤的大黄鱼被抓,就能上新闻,然后标题都是“多少多少万的高价”,由此就能知道野生大黄鱼有多稀有。
所以这次一网直接斤,我真的是不信的。
第一,因为年龄跨度大,一网下去很能体重都在1斤左右;第二,野生大黄鱼就这么多,一网上来这么多成批野生大黄鱼,本来就不太可能的,我更相信都是海洋网箱跑掉的养殖黄鱼,它们都在逃鱼。
后记“物以稀为贵”这个概念可能永远都不会改变了,但现在的科学真的很发达,野生大黄鱼并没有比养殖的营养到哪里去。
如果大家想购买,其实买养殖的就很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