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鲳鱼 >> 鲳鱼的繁衍 >> 鱼虾混养是模式,更是趋势
鱼虾混养,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会有人问,好端端的虾塘为什么要混养或套养鱼类?每个养虾人最理想状态都想纯养高产量的对虾,但由于养殖条件的限制,混养(套养)成为了提高养殖成功率而谋求的一种养殖方法。这里,和大家浅谈鱼虾混养有哪些养殖关键点。
常见的混养/套养品种科普下混养和套养:混养是指鱼虾的养殖效益相当,根据养殖动物的习性和自身的养殖条件适当把控鱼虾的放养密度。而套养是指套养以养虾为主,养鱼为辅。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形成生物多样化,充分利用饵料,减少污染,使水体更趋于稳定,运用生物防控减少病害传播,提高养殖成功率。
一、常见混养(套养)的鱼种有哪些?
1.罗非鱼、塘鲺鱼
混养罗非鱼必须是单性罗非,防治大量繁殖,长年养殖不成功或条件差的塘可以混养尾/亩+3万尾虾苗/亩,虾苗需经标粗到3公分以上才混入罗非,一般先投喂鱼料或鱼虾混养料再投虾料。如果采取鱼虾混养模式,建议投放罗非-尾/亩和白对虾1-2万尾/亩,注意虾苗标粗、先喂鱼后喂虾和保持溶解氧。
混养塘鲺鱼因为成熟后容易大量繁殖,抓虾时必须全部捉完塘里塘鲺鱼,不能留在塘里继续第二造养殖。
2.草鱼、青鱼
混养草鱼需要注意,高盐度条件下草鱼不长,草鱼会摄食水面离群病虾,所以不能放太多。适量放养青鱼可有效摄食螺类,降低水体耗氧,减少饲料损耗等。
3.鲢鳙鱼
鲢鳙鱼属于中上层滤食性鱼类,不与虾争抢空间,另外可以摄食大型藻类,如蓝藻、浮游动物等,促进水体藻类小型化,减少蓝藻爆发风险。
4.黄鳍鲷(腊鱼)
黄鳍鲷和虾混养:一般先投放虾苗,再根据鱼苗大小情况选择投放鱼苗时间。虾苗密度在3-5万尾/亩,鱼苗为~尾/亩。如放1-2公分左右的黄鳍鲷苗,为防止鱼吃虾苗,一般在虾苗投放10-20天后长到一定规格后再投放黄鳍鲷苗。
案例分享:湛江市坡头区莫村招老板的大围生态海洋牧场多亩的虾池混养蓝子鱼、腊鱼(黄鳍鲷)。为要保证鱼虾的数量不超过整个虾池的环境容纳量,同时做到上市季节每天不间断有虾卖,招老板多亩的虾池每隔一个月放万尾苗,再搭配一些蓝子鱼、黄鳍鲷进行轮捕轮放,主要是通过三级分段式养殖来分阶段、分步骤进行。虾苗标粗之后再和黄鳍鲷混养,避免黄鳍鲷捕食对虾。
5.篮子鱼(泥猛、乌子婆)
大小10-12朝的鱼苗每亩可放条以上,可根据条件增加投苗量,成活率较低。篮子鱼混养于虾塘中主要摄食青苔和附着在池边的有机碎屑,也会摄食饲料,不会伤害混养的对虾,对清洁池塘有很大益处。篮子鱼喜较清爽水质,水浅天气高温易缺氧、易死亡。
6.金鲳鱼
对虾混养金鲳鱼是粤西常见的混养模式,该模式对虾病防治效果佳,盈利能力强。由于虾苗前期很小,活动能力差,而金鲳鱼属肉食性鱼类,如规格过大,会捕食虾苗,为此,金鲳鱼苗不能过早放入与虾苗混养。虾苗先放,密度在3万尾/亩左右,待养殖20天后长至4-5厘米规格时,再放入体长约5厘米的金鲳鱼苗,鱼苗密度控制在-尾/亩。
金鲳鱼混养对虾,先投鱼料,再投虾料。因为鱼料为膨化浮性料,鱼能摄食多少十分容易观察,虾料为沉性料,虾摄食多少难以观察,投料量难以把握。金鲳鱼主要病害是小瓜虫,泡淡水能适当控制。
7.鲻鱼(白目鱼)
二、鱼虾混养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1.加强水体溶氧。溶氧对于对虾养殖至关重要,鱼虾混养后,鱼类一定程度上会抢占对虾的空间和溶氧,勤换水、注意增氧等这些细节少不了。
2.合理混养。鱼虾混养要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同时还要考虑混养的鱼类对虾是否会有影响,虾苗要考虑标粗到一定程度再混养。了解所放养鱼类的习性,习性相近或相同的避免重复放养,不然会引起生态位置竞争,降低养殖效益。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鱼类或对虾长速过慢或规格过小,说明池塘中饵料不足或养殖密度过高,应适量增加投喂量或通过捕捞降低养殖密度。
3.选择优质饲料。鱼虾混养选择投喂纯虾料还是投喂混养料,这个除了考虑成本因素,还需要考虑挑选优质饲料品牌,选择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才能鱼虾养殖收益兼得。
4.注重病害防控。鱼虾套养只是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并不是说不会发生病害,要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