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鲳鱼 >> 鲳鱼的种类 >> 卖掉2套房,80后小夫妻爆改乡下200
每天为你带来装修干货
改造新灵感与美好生活故事
四年前,杭州80后夫妇晖哥水草,过着大多数人眼里的标准人生,城里有房,工作稳定,收入可观,but,中年叛逆说来就来。
儿子淡淡出生后,为了给孩子一个无拘无束的童年,他俩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卖房
搬到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荒芜山村定居,并自己动手改造老房,给了一家三口一个特别的家。
亲朋好友不理解,父母更是觉得脸上无光,一度翻脸但他俩义无反顾。
之后,改造的房子大火,四年来,吸引不少年轻人前往甚至让整个乡村都活了过来。
从稳定安逸的城里生活,到与世隔绝的田园牧歌,面对这种转变,晖哥水草始终没有后悔:“人这辈子,总得有一次逆行。别人眼里的疯狂,恰好是我们最想做的事。”
01放弃标准人生,就为了这么个偏僻的地方?
为什么想要放弃城里安稳的日子,跑到乡下生活呢?
晖哥说,因为自己和水草小时候都在乡下生活过,那是他们内心深处最怀念的记忆,后来有了儿子淡淡后,希望他能够有机会体验一把乡村生活,拥有一个无拘无束的童年。
“城市发展肯定是越来越好的,孩子长大后有大把的机会去到城市,但如果趁小的时候,没有带他来体验农村生活,那长大了就更没有机会了。”
就这样,为了满足一家三口的田园梦,他们开始寻摸这样一个地方:有山有水、有古老的建筑、有田地和邻舍,可以安静的待在山里,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
要找到一个完全满足期待的地方并不容易,直到有一天,偶然见到胜坑村。
非常偏僻的一个地方,从杭州过来要3个小时,上海过来要5个小时,车子开到村口就不能往前走了,只能步行走石子路。
村里只剩下20多户人家,留守在这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小孩。村里的老人说,留在这里的,都是没出息的,但凡有点办法,都会想要走出去。
虽然是显得有些荒凉吧,但村里的水系、街道、古建筑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有山有水有石子路,与世隔绝,真安静。就看了这么一眼,晖哥和水草便认定,就是这儿了。
02处处是缺陷的石头房,却自带使命感
石子路最高处,有个带着竹林的破旧石头房,可以俯瞰整个村子的景色,这就是晖哥水草夫妇选好的根据地。
尽管心情很迫切,但是在拿到房子后,他们并没有立马动工,而是四处走访,观察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请教有经验的老匠人。因为这个地方,不仅是用来居住的,他们还打算开一家名叫“草宿”的民宿,就算是理想主义,也得生活嘛。
在他们看来,草宿和古村落的关系应该是互相依赖的,草宿因为村落的景观而别具一格,村落也能因为草宿重新活过来。所以他们希望,房子能够在保有特色的同时,又自然而然的融入这个村子。
最终和设计师沟通过后,决定尊重建筑和空间本质,就地取材。
虽说传统的石头房在居住上存在一些缺陷,但弥补的手段有很多,不应该就此让它淘汰。所以草宿的改造以最大限度保留老房风格为主,不过度装修。
确定改造方向后,草宿才正式进入改造环节。由于任性的投入了全部身家,也有太多期待,再加上老房条件受限,所以整个改造相当折腾。
晖哥曾笑谈,自己不擅长码字,只擅长搬砖。这都是在工地练出来的,从改造的那一天起,他几乎吃住都在工地,偶尔回家也是带着一身尘土和汗味。
搬砖、拉土、修补房顶全都自己来。
老房加固、防潮、隔音等等,也要全程参与。
看着忙碌的爸爸,儿子淡淡也变成了小小男子汉,忍不住上去帮忙。
大多数时候,淡淡白天都是在托儿所度过,傍晚夫妇俩再去接孩子回家,特别忙的时候,一家三口就直接睡在草宿的工地上。
水草说:
“改造房子的过程,便是晖哥父性的激活。是他用双手亲手建设一个属于三个人的家,一个自己和儿子都喜欢的家。”
年万,理想家终于诞生
三年时间,投入万,换了三拨工人,无数次返工后,这栋m的房子才算完工。真的是相当慢节奏的改造了。
建筑分两层,石头外墙加木栅栏,是不是乍一看跟乡村其他石头房没啥区别?那就对了,要的就是这种融为一体的感觉。
内部装修类似于muji日式简约风,但似乎更有温度一些,就是想象中那种东方田园牧的调调。
一楼打通了客厅、餐厅和吧台,形成了一个非常宽阔的公共区域,甭管是成年人开趴聊天,还是孩子奔跑撒欢,这里都绰绰有余了。
既然要尊重当地建筑,那就不仅仅是外观一致了,房屋原始的灶台、梁柱都得到了保留,记忆中“炊烟袅袅”的景象啊,似乎还能闻到外婆烧柴火饭的味道,简直太亲切了有没有?
这个木质吧台,也是出自晖哥之手,除了搬砖、修修补补以外,手作也是他的绝活儿。多才多艺就是好,节约成本不说,手作的温度更是“有钱买不到”系列。坐在这儿,再来上一杯咖啡,真是一段悠哉悠哉的慢时光。
除了手作以外,其他家具几乎都是solife的柚木老家具,一来是山里比较潮湿(当然,晖哥会尽量把房间湿度控制在60%以内)二来与其他木质品更搭,乡村的质朴氛围更浓厚了。
这大红的冰箱和蓝、橘色沙发,算是整个空间里比较吸睛的存在了,小面积的跳跃色,不会破坏整体氛围,与老家具的对望,又形成了一种有趣的碰撞,这感觉妙不可言。
顺着楼梯到二楼,就是客房了,一共8间。草宿外面有一大片竹林,客房的命名也由此而来,靠后山竹林的就是竹一竹二,能看到竹子的就叫隐竹,其他的按照各自方位,以东山、南山命名。就是这么接地气儿,草宿本来走的就不是高大上的路子。
不过虽说如此,它在品质方面可一点都不含糊。每间房沿用了木质风格,暖意十足。
配备的都是Marshall音箱、象印的烧水壶、Lavin的洗浴用品,这样的标准可比五星级酒店都要高啊。
而且房间的床品也相当考究,因为大山里,白色是不吉祥的象征,所以草宿选择了静谧的蓝色。这种蓝是从板蓝根里提取出来的,非常环保,包括毛巾还有很多大小物件,都是用的这种蓝。
还有一些具有浓厚乡村特色的物件,像草木竹篾做成的收纳筐,还有淋浴室手工打磨的门把手,都是就地取材做出来的成品,你别说,还真不赖。
就是因为这些透露出品质和温情的设计,才让那些慕名而来的人,把这里当成了家。舒服的泡个澡,脑子放空,满身的疲惫瞬间消失。要是能再吃上一顿这里特有的农家饭,那可真算是不虚此行了。
一道清蒸鲳鱼,一道青菜炒菌菇,一道山药排骨汤,再来一道台州地道的海鲜……仅仅是这些常见的食材,就足以让人吞咽口水了,一群天南地北的人聚到一起,烟火味混杂着人情味,只想感叹一句:人间太值得了。
04一栋房子,盘活了一个乡村
你要说除了睡觉放空,吃吃当地美食,草宿好像也没别的事可以做了,毕竟这里没有任何娱乐设施。
成年人来到这里,除了宅着看看书,就是沿着红杉林跑跑步,练练瑜伽。
孩子们呢,踩水、玩泥巴、飞会儿竹蜻蜓。
这里真没什么好玩的,但仍有大批的人赶来打卡。有的仅仅是被草宿悠哉的生活吸引,而有的则是被水草和晖哥的热情所感动。
当初来乡下生活的时候,不就有个设想么?借着草宿,盘活整个村子,事实上,这几年,他们也一直在做振兴乡村的事儿,寻找水源、举办摄影展、尝试做乡村美学产品。渐渐的,也有一大波年轻人赶来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身患绝症,却依旧扛着摄影机记录乡村笑脸的姐夫。
骑着摩托车赶来为村民理发的阿宽。
一直用文字记录胜坑村的文艺青年老桥。
四年过去,胜坑村的人越来越多了。村民们也开始主动与访客分享当地手工艺,慢慢的建立文化自豪感。
草宿和胜坑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水草晖哥夫妇也成了村子里不可缺少的一份子。谁家灯泡坏了,大家首先想到的也是能者多劳的晖哥;每逢红白喜事,村民都会给水草送点糕点馒头过去;他俩也不刻意种菜,通常都是直接跟老人家买,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他们的微薄收入。
还记得刚来的时候,当地村民也只觉得来了两个傻子,他们与这个荒凉、破败的地方格格不入,但偏偏这里就是他们一眼认定的地方。
而现在草宿逐渐步入正轨,乡村也正在活过来,而且马上一栋新改造的房子也要与大家见面了。
说到这栋房子,晖哥用了两个词来形容:有趣和舒适。
有趣说的是房子的由来,当初他们在改造草宿时,恰逢清明,村民们回来祭祖,也就抱着好奇和怀疑的态度来参观,后来草宿成型后,大家一看,哎哟还不错,之后便陆续有人来推销——“我们家也有房子啊,要不要?”
索性,他们就租下了几栋地理位置还不错的房子。但直到四年后,才腾出手来开始改造。
这栋新的房子算是草宿的升级版了,空间更干净,保温性和隔音方面都做了优化。
改造过程中,晖哥始终坚持的一点就是:尽量用最低的成本、最普通的材料打造出一个舒适的空间。
在他看来,现在很多空间改造,貌似都会花很多钱,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好装修等于高成本。
对此,晖哥经常自嘲:“我们这些穷人也需要舒适的空间啊。”
受疫情影响,也多少受到了一些冲击,客人延期或者直接退房,民宿行业也一度被形容为“疫情之下,第一个归零的行业”,虽然正面临一些困境吧,但晖哥水草也在积极应对,一方面把更多的时间可以留给自己,阅读、陪伴和思考……另一方面,也开启了一系列自救行动。
仔细想想,从决定来这里的那一刻,好像就一直在面临各种挑战,但深一脚浅一脚的,就这么一一过来了,很多当初骂他们理想主义的人,如今看着他们把生活过成了大多数人理想中的模样。
生活嘛,不就是可劲儿折腾吗?什么困难不困难的,干就完了。所有的诗和远方,都是从一地鸡毛开始的。
-------[END]------
图片来源:草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