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鲳鱼 >> 鲳鱼的天敌 >> 吃海在海里,遇见水做的美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说。对于我这种吃货而言,可能更愿意把它说成“上‘膳’若水,水‘膳’利万物而不争”。膳嘛,肉、蔬食、饭食、茶食、酒食,各种好吃的东西和水一样泽被人间,都是大爱,特别是水里还有着数不清的美味,鱼、虾、英白、蟹、蚝……真真是一场嘉膳了。
“我是在水乡生长的,所以对于水未免有点情分。学者们说,人类曾经做过水族,小儿喜欢弄水,便是这个缘故。我的原因大约没有这样远,恐怕这只是一种习惯罢了。”
周作人在《水里的东西》一文中说到的这些是并不适用于我的。因为从地理上来说,我的故乡是处于淮河以北的,但又因自古以来对于安徽属于南方还是北方一直存在着巨大争议,所以,暂且算是个不那么正宗的北方人罢。
北方是没有南方那么多的雨水的,南方的“江南水乡”和“鱼米之乡”的景象在北方也是见不到的。记得7月份的时候,有次父亲打电话来,说起最近无事在家常钓鱼消遣时间,我便问道:“在家里能钓到龙虾吗?”父亲说没有,鲤鱼倒是能钓到几条。区别这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在南方,就是水稻边、路边、荷花池下随便一条小河小沟扔点肉下去,都能钓出一条龙虾来。
说到水里的食物,那是种类繁多的。植物里有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茨菰、荸荠、莼菜、菱,在江苏一带是赫赫有名的“水八仙”。
海产里有螺蚌、花蛤、梭子蟹、海鲳鱼、白蚬子等,在南方和一些沿海有水的地方,则会见的更多。比如我是来了杭州才见到传说中的“胖头鱼”;去了青岛才见到真正意义上的“干贝”;到了广东才见到又被称为“花螺”的“南方螺”。我之前是并不太爱吃这些的,直到有次去青岛,一起的同伴非嚷嚷着要去吃海鲜还要喝上几瓶啤酒,自此之后便上了瘾,只要去了合适的地总要点些来吃。
中国人爱吃、能吃、会吃海鲜,那是出了名的。甭管什么奇奇怪怪的品种,煮也好、炒也好、蒸也好,总能想办法给变成嘴里的美食。吃海鲜的历史也是由来已久,虽无确切的文字依据,但大体上在—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采拾贝类来吃。《周礼天官》记载,古代的鱼、螺、蛤蜊等,或是加工成祭品供周天子祭祖用,或是供周朝宫廷内食用。海鲜在古人的饮食结构中是奢侈的象征,所谓山珍海味,是与山珍并列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以海为生的人,对海有着无比的敬重。直到现在,在某些沿海地区依旧能见到一些被保留下来的渔村和传统的渔猎文化。
在渔汛期,凌晨2、3点出门,清晨的时候归家,运气好的话能看到水面刚升的太阳,捕捞到除了鱼虾之外的,像海胆、鲍鱼、海参、黄花鱼等上等海产。海风把旗杆吹得晃动、水花打在脸上、有时候一无所获,对于在海上漂了几十年的“讨海人”而言是常事。现在大多数的渔民们已经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出海,通常会有一片自己的水域,养着些海产,需要的时候就开船捕捞,基本的生计维持已经不是问题,也免去了下海的诸多危险。
海边的渔民吃海,吃的是一方水土。旁人到了海边,一是为了看海,二是为了去找当地的好吃的。一群人聚到一起,如果不开怀畅饮、胡吃海喝地吃个够,这心情也就没表达完整。所以如果下次去了海边,或者看到海鲜,记得吃美了。不然此等山珍海味,可真的就是暴殄天物了。
备注: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进行删除。